湖北潜江:养虾有“稻” 致富有方

人民网武汉7月20日电 (周雯)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渠相连、路相通……盛夏时节,走在湖北潜江龙湾镇瞄新村,虾和稻“和谐”共生。绿油油的稻田成片,围沟里小龙虾在水塘里生长,有的农民还“见缝插针”在水塘里养菱角、田埂上栽葡萄。

潜江龙湾镇,稻和虾和谐共生。人民网 周雯摄

一田多收,虾稻共作。在湖北潜江,“水稻+”模式,让农民增收做加法。

“这里地势低,以前逢雨就淹,眼看着田里水稻绝收,都没有办法。”60多岁的瞄新村农民赵常操种了一辈子田,用他的话来说,现在赶上了好时候。2015年,村里引入企业,集中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改造,然后返包农户实行虾稻共作。

所谓“虾稻共作”,即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。沿稻田田埂挖出环形虾沟,原来1米宽、0.8米深的小沟,改成4米宽、1.5米深的大沟。每到插秧时节,农民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。等秧苗长结实了,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稻田里。这样一来,四五月份收获一季虾,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,当地人称作“一稻两虾”。

潜江虾稻共作基地,田成方,渠相连。人民网 王郭骥摄

“土地以1000元每亩卖给企业,改造好后以1100元每亩返租给农民。”赵常操介绍,他承包了25亩地,收益好的年份最高能赚20、30万,一般年份也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。

同是瞄新村的农民赵甫银苦笑着说,因为自己对小龙虾行情判断失误,今年行情没有那么乐观。去年养的虾苗因为疫情滞销,今年改养大虾,但上半年虾苗行情好,小龙虾价格则有所下跌。

“养虾不仅环节比较复杂,市场行情波动大,判断不准还容易亏。”赵甫银介绍,相较而言,种稻后,不仅管理容易,每年有补贴,村里还能帮忙联系加工企业收购,销路不愁,收入有保障。

赵甫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一亩稻田能产2000斤左右,干稻收购价格约1.3元每斤,他们家承包了虾稻田30亩,其中稻田17亩左右,种稻的收入能保障租地的钱,养虾的收入就可以全部算赚的了。

一只白鹤正飞翔在潜江龙湾虾稻基地之上。人民网 周雯摄

7月14日正午时分,一只白鹤正飞翔在龙湾镇稻田之上,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”的牌子立在田头,在阳光下显得熠熠发光。“通过土地标准化改成‘虾稻共作’模式,农民种粮积极性增高,收入有保障,农村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。”龙湾镇农办主任杨明华介绍。

据悉,潜江市在浩口、龙湾、后湖等地,大力建设虾稻种养高标准农田,平整肥沃的土地、配套齐全的水利设施、宽敞平坦的田间道路,大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。目前,潜江“虾稻共作”面积达85万亩,该模式亩平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。

潜江虾稻共作基地。人民网 王郭骥摄

让稻米增值,才能提高附加值。“虾田里种稻,更加绿色生态,稻米品质更好。”潜江市巨金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斌介绍,企业伴随着潜江虾稻产业同步发展,正全力打造优质稻米全产业链。

虾稻自热米饭、米糠油、虾稻米粉、低糖稻米……一粒虾稻米,产业链能延伸多长?李广斌介绍,公司去年投资2820万元建设年加工20万吨优质虾稻及功能性产品技改扩规项目,开发建设虾稻自热米饭生产线,目前正在试销售,其余精深加工产品也正在研发中。

目前,潜江年累计生产优质生态稻米50万吨,实现产值16亿元,成为稳粮保供的重要之基,潜江虾-稻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达520亿元。

 

(责编:关喜艳、张隽)